English

孤独的星

2000-01-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残雪 我有话说

在浩瀚无边的人类灵魂的黑暗王国里,有一些寻找光源的人在虫禹虫禹独行,多少年过去了,他们徒劳的寻找无一例外地在孤独中悲哀地结束。王国并不因此变得明亮,只除了一种变化,那就是这些先辈成了新的寻找者心中的星,这些星不照亮王国,只照亮寻找者的想象,使他们振奋狂喜,使他们在混沌无边的世界里辗转时心里又燃起了某种希望。这是一种极其无望的事业,然而人类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始终在前赴后继,将这种事业继承下来。卡夫卡这位文学上的先行者,就是寻找者心中的明星。

似乎是有某种神秘的使命降临到这位艺术家的身上,艺术领域中的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由他悄悄地开始了。在他这里,一切曾经有过的,都没有丢失,只不过一切全变了样。他依仗于那种异教徒似的颠覆性的强力,让传统的大厦从地面往下生长;他所营造的美景因为发源于有与无之间的中间地带而同时具有了天堂与地狱的两种魅力。这是一种极其神秘的写作,艺术的根,就是生长在那种人类不能完全理解的神秘当中。如果我们这些被世俗压得喘不过气来,寸步难行的俗人仍然相信奇迹,那么大师营造的世界将会令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那难以企及的遥远的距离,那黑暗中涌动的泥石流,那苍穹里惨淡的白光,也许是我们婴孩时代就体会过,后来又被我们彻底遗忘了的东西。卡夫卡的艺术把我们带往我们不熟悉的另一个世界,而其实,那另一个世界正是原本就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性之邦,只因为我们内心焦躁,目光散乱,平时从不朝它看上一眼,初见之下,才会感到它是如此的陌生、怪异和难以理解。这没有什么可以责备的,使读者困惑的那遥远的距离,于写作者也是同样,他就是为了产生距离而写。

要想真正进入卡夫卡的世界,最好是从他的三部曲(《美国》、《审判》、《城堡》)入手。这个漫长的三部曲是诗人灵魂的历程,也是人性发展的历程。《美国》是艺术青春时代的现身,叛逆的精神从剧痛甚至血腥中诞生,第一次向人类宣告了它的独立;青春的热血与千古不变的原则之间的较量,在一个无限广阔的舞台上正式演出。小说中那些神秘而高超的人物,如同接力赛一般伴随着我们那有点俗气的倔强的主人公,将他护送到了艺术的故乡,使他从此将艺术当作了自己的唯一职业。《审判》则是诗人进行艺术实践的记录。什么是艺术实践?艺术实践便是对心的无穷无尽的拷问折磨,对自我的铁面无情的审判。在这部小说里,诗人为人类做出了自我牺牲的光辉榜样。那种不顾一切的决绝,那种承担到底的悲壮,如永恒之水一样净化着我们的灵魂。这一切都是由于他那超出常人的灵魂的张力,这种张力使他达到的精神高度,至今仍无人超越。而《城堡》,是卡夫卡登峰造极的巨著。诗人在这个天堂与地狱合二而一的舞台,摒弃身外之物,运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始之力演出了自由的梦想。在这梦想中,他让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存在,让势不两立的东西统一,让永远隔离的两极相通,从而达到了诗的极致。也许谁又能完全弄得清那隐藏在后面的诗人脸上的深奥的微笑?那由几千年的修炼而凝成的、不可思议的微笑?那无法捕捉、一瞬即逝、却又铭刻心底的古怪的微笑?然而从那城堡发出的自由的召唤却分明在激励着我们。

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视野转向内部的黑暗王国,因此,现代艺术只有那些内心层次极为丰富,精神生活极为复杂的现代人才能够创造和加以欣赏,这就注定了它的读者面的狭窄。但并不能因此就说,这种艺术毫无意义,是“脱离现实”、“闭门造车”。这种尖端的艺术是人类精神的最高产物,它提高着人类的尊严,促进着人类的自我意识。正如人类不能没有哲学,不能没有科学理论一样,人类也不能没有纯艺术、纯文学,不能没有卡夫卡的不朽的诗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